文 /心理学知识星球
你还记得你第一次吸烟是什么时候吗?对于大部分男人来说都有吸过烟的经历吧,我们也知道第一次吸烟会产生头晕、恶心、呕吐的感觉。最初我们都是出于好奇开始尝试吸烟,但是后来有很大一部分人或许出于惯性也或者觉得手里空落落的就不自觉的开始吸烟,最后导致很难戒掉。
或许有的人会说,吸烟可以缓解心情或心理压力,每当心情郁闷、烦躁时吸一根烟就会“飘飘欲仙”,感觉很“舒服”,情况确实是这样的。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往往我们都会“不在意”,而这里也就不得不说一个我们人自身的bug(漏洞)。人作为高级物种和其他物种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会“反省”,而这种反省相当于心理学上的“元认知”。我们会不定期的反省,问自己“虽然抽烟感觉很美妙,但是这么做对吗?”也是因为有“元认知”的存在,所以人不容易“上瘾”。但是这个“元认知”有个漏洞就是人类只会对突然出现的变化有警觉,却忽略那种“慢性”产生的影响。而香烟上瘾就是通过一点一点开始的,因为这样可以躲避“元认知”的“审查”,最终让人“离不开香烟”。
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刺激大脑中的“多巴胺”使人的神经系统变得迟钝
吸烟时,香烟中的尼古丁会让大脑中分泌多巴胺,而这也就是香烟的危害之一,如果一直让尼古丁“刺激”大脑不断分泌多巴胺,那么会造成大脑中分泌多巴胺的这个“机器”损坏,人的神经系统就会变的迟钝,而这种现象被叫作“补偿性感受性低下”。
如果人的神经系统变得迟钝,那么多巴胺分泌就会变少,而这又会导致两个结果。
①多巴胺分泌能使人感到“神清气爽”,但是像刚刚说的,多巴胺持续分泌会导致“它”受损,从而让人感受不到“神清气爽”,这时我们就会不断的吸烟来“追求”神清气爽。②由于神经系统的钝化,原本能在正常生活中能感受到的喜悦和宁静不见了,那么人就会变得烦躁、心情郁闷,而这又会让人开始吸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在我们大脑中有个平衡机制,也就是说在一段压力过后,它(平衡机制)会给予补偿,分泌多巴胺让人轻松一下,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感受。比如,当你辛苦工作了一天,在你走出工作单位的那一瞬间就会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快乐和自由的感觉。当然,这只是说在大脑的机制能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如果长期吸烟就会把这个机制破坏掉,多巴胺也就很难分泌出来。
而作为“烟民”,在辛苦工作一天后,不能享受到快乐和轻松,反而会情绪低落,那么,为了摆脱这种空虚感,就必须做点什么。而方法就是“吸烟”,而这或许就是我们每当下班后会看到叼着香烟走在回家路上的人的场景。
我相信都听过“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的俗话吧。对于不抽烟的人来说,吃饭能让人感到快乐,毕竟民以食为天,其次是在吃饭时大脑也会分泌多巴胺来让人“快乐”。但是抽烟的人受尼古丁的慢性影响,大脑的敏感度会降低。所以,一般人在吃饭后感受到的幸福与快乐,吸烟者是无法体会到的。吸烟者在吃完丰盛的菜肴后仍会感觉若有所失,所以必须在饭后抽一支烟才能感受到幸福快乐。
而这也就告诉我们一件事,也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那就是依靠吸烟来强行榨取多巴胺或者说,依靠吸烟来强行让自己“飘飘欲仙”,会让自己曾经的快乐幸福感逐渐丧失,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会持续下滑。
希望大家不要因吸烟而痛失本来理所当然拥有的,那个平淡幸福的天堂。
什么是“白熊效应”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找个两组人,一组人让他们在脑海里想白熊,而另一组人则不让他们想白熊。结果却让人出乎意料,被要求不去想白熊的人发现自己满脑子都是白熊的身影,甚至比被要求想白熊的人想的还要多。这个实验说明了一件事:越是控制自己不去想一样东西,那么在脑海里就越是想的厉害。而这也是白熊效应的由来。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用白熊效应来解释为什么经常说戒烟的人却往往是最难戒掉的。因为当你想赶走一个不应该有的想法时,这个想法就会被放大,而且这个想法再次出现时,会比之前更强大,也更难克制。
因为你越是不去想吸烟这件事,越是抑制这个想法,过后想抽烟的想法就越强烈,甚至在你的潜意识里会将这种被压抑的想法(吸烟),认为是你的需要和渴望。吸烟者越是有不想抽烟的想法,对香烟的需求或渴望就会被放的越大。而研究表明,戒烟失败的人,大多是平时就更喜欢压抑自己想法的人。
合理的方法可以让你“戒烟”
在心理学上有种方法叫“厌恶疗法”。说到厌恶疗法就不得不说一下著名的“条件反射”了,因为厌恶疗法的关键就是条件反射原理。那么什么是条件反射呢?
这里举个例子来说明,著名生理学家巴普洛夫用狗做了一个实验。他在狗面前放了一块肉,狗看见肉后就会就口水,因为它很想吃,这也是它的本能。而巴普洛夫就在狗看到肉时就响一次铃铛,如此反复后,当狗没看到肉但是听到铃铛声后,狗还是会流口水。
这个实验说明狗可以把事物与铃铛声联系起来,如此进行多次后,狗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也就是当铃声响起后没有食物出现,狗也会流口水,因为铃声替代了肉的作用。
而“厌恶疗法”就是将需要戒掉的行为(吸烟),与不愉快的或者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条件反射来消退吸烟行为对人的吸引力。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每次吸烟时把地点选在我们不愿去或厌恶的地方,让自己把吸烟的行为与自己最厌恶的事物形成条件反射。比如,有的人爱干净,他不愿意在厕所抽烟,那么,我们就可以让他与厕所内抽烟形成条件反射,那么,在他想抽烟的时候就会有呕吐感,只要他想抽烟就会想起呕吐感,自然就可以顺利的戒烟了。
总结
对吸烟者来说,他们的多巴胺神经反应比正常人迟钝,换句话说就是他们每天吸烟的数量会越来越多,但是他们吸烟所带来的“飘飘欲仙”的感觉会越来越少。因为“机器”已经损坏了,多巴胺分泌越来越少,吸一根烟已经感觉不到“快乐”了,想要达到能让自己满足的感觉,必须“走量”,也就是多抽烟,这样才能继续感受到快乐并觉得心安。
但是,由于长期吸烟导致多巴胺匮乏,就会发现自己体会不到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快乐。希望大家以后可以少抽点烟,别让本该属于自己的快乐从指缝中溜走。
作者简介:我是一个非常热爱心理学的男孩,希望大家与我一样,每天学习一点心理学小知识,发现和认识一个更真实的自己。